古城同安 “泉”是温暖******
(新春走基层)古城同安 “泉”是温暖
中新网厦门1月17日电 (记者 杨伏山)迄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古城厦门同安,新春焕发华彩:17日,“走起同安·‘泉’是温暖”首届同安温泉养生季活动启动。
当天,记者来到同安盛之乡温泉度假村,现场感受寒冷的冬季里同安温泉给人们带来的融融暖意。
在寒冷的冬季里,泡温泉成了厦门市民和游客们周末假期休闲度假的好选择。温泉历史悠久的古城同安,开启“温泉+旅游”新模式,让人们在多样玩法的泡汤池享受回归自然的舒心体验。
本次活动由同安区委宣传部、同安区文旅局、工信局、同安区委乡村振兴办、同安区汀溪镇政府携手主办。
图为“泉”是温暖系列活动之一的美食狂欢节现场。 同安区文旅局供图主办方介绍说,本届同安温泉养生季将轮番上演各种精彩活动,涵盖温泉、美食、酒店、民宿、集市、民俗、音乐、潮流、时尚等。
温泉养生季活动将同安区盛之乡温泉度假村、汤里温泉、金穗园温泉酒店、银丰温泉、98号温泉等多家优质温泉景区加以整合串联,并把同安的精华景点串珠成链,精心设计推出4条温泉主题产品线路,覆盖同安各主要温泉康养资源和景点,涵盖名山美景、休闲乡村、浪漫滨海、亲子乐园等特色文旅资源。
由福建旅游达人、厦门及周边城市旅行社代表、文旅企业代表和媒体代表等组成的“百人踩线团”,赴盛之乡温泉度假村亲身体验同安特色温泉康养旅游。
除了“‘泉’是温暖”踩线活动,“‘泉’是惊喜”带货直播、“‘泉’是美味”美食狂欢节、“‘泉’是精彩”闭幕盛典等一系列精彩主题活动,共同串联起本次同安温泉养生季,让民众热热闹闹开启新年。(完)
高原古城闹社火:击鼓奏乐,且耍且歌****** 中新网西宁1月31日电 题:高原古城闹社火:击鼓奏乐,且耍且歌 作者潘雨洁 来到中国4年多,土库曼斯坦留学生王东第一次觉得春节如此“刺激好玩儿”:在两个师傅搀扶下,他颤颤巍巍站上70厘米的高跷,小心翼翼地向前迈步。“站在上面(高跷)身体很难保持平衡,但感觉非常有意思。”他说。 一旁,18岁的韩启旺脸涂油彩,正麻利地将双脚用红绸绑在2.8米的高跷上。“凌晨两点就起床化妆,”他说。虽同样是“首秀”,他却选了最高的木跷,从小生活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总南村的他信心十足:“社火年年耍,不用专门学。” 图为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的高跷表演。 马铭言 摄“他的扮相是‘杨五郎’,”村民介绍:“今天表演的是《杨门虎将》金沙滩赴宴片段。”据了解,当地高跷队扮演的角色众多,既有孙悟空、白素贞等妇孺皆知的民间形象,亦有一身正气的包拯、保家卫国的杨家将、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等英雄人物。 连日来,青海省东部多市县正组织大型社火表演。社火源于民间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,最早自汉代传入青海,及至明清时期,随大规模汉人迁移,在该省东部的黄河上游河湟地区,“正月里闹社火”的规模愈发壮大,至今仍是重要年俗之一。 图为留学生王东体验社火表演。 马铭言 摄正午时分击鼓奏乐,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的村民们围拢起来,“龙头老大”带领十人统一踩着鼓点,长龙上下翻腾,或仰头直上,或蜷头曲尾。紧接着,耍狮子、踩高跷、老秧歌、藏舞等表演陆续登场,引得观众连连叫好。村墙、台阶上人头攒动,挤在最前面的孩子手里拿着冰糖葫芦和热气腾腾的卤煮,附近临时支起的小吃摊前也排起队。 “过去,村民们跳秧歌时没有现在的绫罗绸缎,就把自己干活时穿的羊皮短袄翻穿,戴着毡帽、拿着小棍敲敲打打。”总南村村民韩国琦已年过花甲,但儿时赶社火的热闹情形依然记忆犹新。 “老人们喜欢的耍狮子、高跷、旱船等,都是来自南方、中原的传统表演,村里的年轻姑娘们则喜欢穿着鲜艳的藏服跳藏舞。”在韩国琦看来,河湟社火在历史演变中,不断融合各民族、各地区的文化。 14岁的韩晓兰从小喜欢耍枪弄剑,今天,她第一次将练习了三年的招式表演给台下的长辈和同学。 “这些年,村里的社火不仅观看人数多,而且家家户户都会参与,演员年龄小至五六岁,大至七十多岁。”在韩国琦看来,村民们对古老传统的热情有增无减,反而更加受到年轻群体的欢迎。 据悉,当地社火一般在正月初六到初八间拉开帷幕,期间,由几百位村民自发组成的社火队,在大街小巷环绕游走,挨家挨户访问民众、送上祝福;同时组织集中表演,白天夜晚击鼓起舞,且耍且歌,直到正月十六晚结束。(完)
|